草堂校区3
草堂校区2
草堂效果
学习园地
西安应恢复“晨钟暮鼓”
发布日期:2017-04-12 | 阅读次数:

在钟表、手表发明之前,普通百姓掌握时间的方法是,晚上可以观看月亮、启明星、听鸡打鸣的声音等;白天可以抬头看太阳,日落日出是掌握时间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式,即使到了上世纪五、六十年代,手表、钟表还没有完全普及的情况下,“鸡叫头遍了”、“太阳一杆子高了”、“日头偏西了”依然是较为常用的时间术语。

西安钟楼

而在古代官府里,有人专门负责用“圭表”或“铜壶”测出一个昼夜内从子时到亥时十二时辰的准确时间,然后击鼓报时,以便让民众知晓。史载,齐武帝萧赜(483 年- 493年)在位时,为了让宫中所有人都能听见报时声,命人在景阳楼内悬一口铜钟,并改为只在晚上击钟报时,首开“暮钟”之先河。

后来,为了使钟声传播更远,除了铜钟越铸越大之外,还修建了较高的楼阁专门悬挂钟,这便有了“钟楼”。再后来又有了与钟楼相对应的“鼓楼”,早上敲鼓报时,晚上撞钟报时,所以汉魏时期最初的报时方式是“晨鼓暮钟”。

到了唐代,报时方法变成了“晨钟暮鼓”,并给报时增加了管理城市的作用。唐人李咸用在《山中》诗中写道:“朝钟暮鼓不到耳,明月孤云长挂情。”唐政府规定,实施晨钟暮鼓,鼓响,城门关闭,实行宵禁;钟鸣,城门开启,万户活动,平民百姓必须严格遵守。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在《李娃传》中这样写道:“久之日暮,鼓声四起。姆曰:“鼓已发矣,当速归,勿犯禁!”这里所说的“犯禁”,即指暮鼓响后的“夜禁”。鼓声一响,街上就禁止行人,违者称为“犯夜”,要受到拘禁。西安城内保存至今,且完好如初的钟楼和鼓楼就是这一历史的实物见证。

西安鼓楼夜景

西安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老都城。古城在世界范围内并不少见,但有明初修建的城墙、连接城墙的东、西、南、北四座城门的正楼、箭楼、闸楼(西安人统称为“城门楼子”)、护城河、钟楼、鼓楼等,至今保存如此完整的古都却是十分罕见的。正是因为如此,尽力保护古城原有风貌,给后人留下一份珍贵的历史、文化遗产,对西安来说,义不容辞,责无旁贷。近年来,西安在保护古城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,如疏通护城河、修补坍塌的部分城墙,将整个城墙连接在一起等等,所有这些努力无疑对古城保护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,可谓利在当代,功在千秋。

说到古城西安,不得不提到西安的钟楼和鼓楼。西安人对钟楼、鼓楼情有独钟,民谚有“西安有个钟鼓楼,半截还在天里头”。现代人也许觉得这话有些太过夸张,但只要你仔细想想,在没有高楼大厦的古代,相对于低矮的普通民房来说,总高36米的钟楼,通高34米的鼓楼,约相当于现在的10几层楼高,说它们“半截还在天里头”实不为过。不信,你站在钟、鼓楼下朝天上看,就不难发现,它们真的是半截还在天里头。

虽然现在的报时方法有N种,晨钟暮鼓早已成为历史,但笔者以为,古城重在一个“古”字,作为古城,西安有古城墙、有护城河、有城门楼子、有保存完整的钟楼、鼓楼,若能恢复晨钟暮鼓,无疑锦上添花。理由如左:

一、恢复晨钟暮鼓,古城西安必将“有声有色”,更具“韵味”。我们可以设想,每天早、晚,当悦耳动听的钟声和悠扬的鼓声飘荡在古城上空时,今人似乎瞬间穿越到了古代,体验一下古人的生活,这样体会是何等美妙呀!如此以来,更有古城味道的西安又有那座城市相媲美?

西安城墙玉祥门段

二、恢复后的晨钟暮鼓,若能加以宣传,必将成为西安一个新的旅游名片,外地人来西安,就如同在泰山观日出一样,以能听到晨钟暮鼓为荣,那时候,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:“到西安没听过古代的晨钟暮鼓就等于没有来过西安!”

三、恢复晨钟暮鼓只是举手之劳。和疏通护城河、修复城墙相比,恢复晨钟暮鼓只需要有专人每天早晚花几分钟时间敲钟击鼓就OK了,用易如反掌、不尽吹灰之力来形容,一点也不为过。

版权所有: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程建设指挥部
All Rights Reserved. .| 建议用Firefox浏览器浏览或IE8.0以上浏览器浏览